明日夏至,吃三豆,喝二茶,做好一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61.html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称作“夏至”。 夏至,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6月21日,就是夏至节气了,你知道,夏至都有哪些习俗吗? 夏至习俗 习俗一: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习俗二: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习俗三:“夏至”食品 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 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夏至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 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 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 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明日夏至,吃“三豆” 中国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民间也有俗语“夏吃豆,胜吃肉”。 豆类既能健脾祛湿,又可清热解暑,还能调养内脏,是夏至时节难得的养生食物! 夏至时节,不妨多吃这三种豆: 1、解暑第一豆——绿豆 绿豆,性凉味甘,能清热解暑,润喉止渴! 绿豆的豆皮中含有大量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可预防衰老! 绿豆,还能帮助降低胆固醇,控制血脂,预防血管硬化! 推荐:绿豆百合汤 材料:绿豆、鲜百合、葱花、盐 做法: 1、将绿豆拣去杂质,洗净; 2、鲜百合掰开鳞瓣,弃去外面老瓣,洗净; 3、锅置火上,加清水煮沸,放入绿豆、百合煮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煮至绿豆开花、百合瓣熟烂时,加入盐、葱花即可。 2、祛湿第一豆——扁豆 扁豆味甘性平,入脾经和胃经,可和中益气,健脾养胃! 扁豆,可化湿消暑,特别适合暑热、湿气重的人,夏季食用! 扁豆是膳食纤谁“大户”,可预防便秘,防止上火! 推荐:扁豆焖面 食材:扁豆、猪肉、面条、葱段、八角、甜面酱、生抽、蚝油、盐、鸡精、香油 做法: 1、扁豆摘去豆筋,掰成寸断,洗净后再浸泡20分钟,沥干水分备用 2、猪肉洗净后,切成肉丝; 3、锅置火上,炒锅烧热后,倒入适量油烧热;爆香葱段、八角;将肉丝放进锅里,翻炒至颜色发白。 4、调入甜面酱、生抽、蚝油、盐,翻炒均匀; 5、放入四季豆,翻炒均匀; 6、倒入清水,水量没过四季豆; 7、大火烧开汤汁,将火力调至最小,将面条铺在四季豆上,加盖,用中小火将食材焖熟,水分收干时,调入鸡精,将面条与四季豆拌匀。 8、淋入香油,拌匀,装盘。 3、健脾第一豆——豌豆 夏季易脾胃失调,食欲不振,豌豆可健脾胃,止泻痢、消痈肿! 豌豆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叶黄素,能清肝明目、缓解黑圆圈,预防眼睛干涩! 此外,豌豆富含镁和叶绿素,有助排除体内垃圾,保护肝脏! 推荐:香菇炒豌豆 做法: .1.干香菇洗净,温水泡发后,切成比豌豆粒稍微大点的丁,泡香菇的水待用,不要扔。 2.炒锅置于火上,倒入适量油,用中火加热至七成。 3.放入葱花和花椒粉炒香。 4.倒入香菇丁和豌豆粒翻炒均匀。 5.倒入适量香菇水。盖上锅盖焖烧5分钟。 6.加盐、鸡精。 7.淋入水淀粉,翻炒均匀即可出锅,然后撒少许红尖椒粒点缀一下。 明日夏至,喝“二茶” 喝:蒲公英砂仁茶,健脾祛湿 夏至之后,气温会迅速回升,降水量增大,湿热交加。此时,湿邪之气最容易入侵体内,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夏至时节,可以自己动手,做健脾祛湿茶饮,每天喝一杯,祛湿排毒,冬病夏治!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栀子0.3g 辅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药0.2g、甘草0.2g、绿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干姜0.1g、芡实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叶0.1g、马齿苋0.1g、陈皮0.1g、桔梗0.1g、荷叶0.1g、人参0.05g、金银花0.05g、菊花0.05g、紫苏叶0.05g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烘干,并且碾碎,然后取相应的克重,做成一个小茶包即可。每次取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可反复冲泡2-4次! 解析: 以上24种食材,具有健脾、利湿、排毒的功效,其中: 蒲公英可泻火除湿,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 砂仁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的良药。 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渗湿。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 薏苡仁可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栀子可清热祛湿、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山药健脾胃、止泻痢。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干姜用于脾胃虚寒、泄泻清稀无臭味、肠鸣腹痛者。 绿豆有健脾、除湿利尿。芡实健脾祛湿、固肾止泻。冬瓜皮健脾养颜、利尿消肿、清热祛暑、解毒排脓。 木瓜能化湿,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祛除湿气、利水消肿。陈皮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 24种食材,搭配在一起,健脾、祛湿、排毒,效果显著! 喝:人参百合玉竹茶,养心安神 夏季养心,可以泡上一杯养心茶,每日喝一点,保护心脏的同时,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可以自己动手做茶饮,养心安神。 材料:人参、百合、玉竹,蒲公英,苦荞 做法:将五种搭配在一起,碾碎,做成茶饮,每日泡水代茶饮即可! 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人参含有的人参皂甘,能强心气、补肺气。 百合有“蔬菜人参”之说,入心经,可养心安神,养阴润肺,增强抵抗力。 玉竹,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甘多脂,质柔而润,其含有多种甙类和氨基酸、锌、锰等营养物质,具有保护心脏、血管,延缓衰老等作用。苦荞具有清热降火、降压、改善微循环的功效。蒲公英可清热去火,改善血液循环,并且性质微寒,可以改善人参滋补容易上火的问题。 这五种搭配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养护心脏健康,并且不用担心用人参而出现上火的问题,是日常养心不错的代茶饮! 夏至时节,做好一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随即到来,人们除了感觉疲乏燥热、心悸气短之外,食欲也会明显下降,原因是暑热会伤害脾胃。 所以,在夏至时节,养生应着重健脾养心,要做好健脾养心的工作! 芡实健脾 《本草从新》载“补脾固肾,助气涩精”。 芡实补脾健胃作用明显,常为居家入汤辅料之一。和苡仁同煲,有利水去湿、健脾醒胃之效。 莲子养心 养心季节是夏,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 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 饮用蜜汤,祛暑防热 夏至时节,气温升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如果不及时补充所需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所以,夏季可以通过喝蜂蜜水来养生。 蜂蜜具有清热补中,润燥解毒的作用,还能健脾养胃,润心肺,保护肝脏,夏季服用蜂蜜既可以清凉解暑,还能养心安神,还具有稳定血压的作用,可以去除夏日的烦躁。 晚睡、早起、午打盹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候,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不仅要注意阳气的流失,还要注意阴气的调理。 所以,此时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 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8小时睡眠时间。 心态情绪善调节 夏至后炎热将至,容易使人产生烦躁倦怠的情绪,因此精神调养也很关键。 此时应保持心平气和,心胸宽阔,还应培养乐观积极的性格,这样有利于郁气宣泄。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应调整呼吸使心神安静,尽可能不要动怒发火。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zltx/11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三七有什么功效,哪些人不宜吃三七食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