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克劳德称,我对擅长园艺的人,一向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种玫瑰花。只要你见过盛开的玫瑰花丛,一朵一朵娇艳欲滴,一定会钦佩培育的园丁。这些人是怎么办到的?每一座美丽花园的背后,都有园丁的才华和技艺。不过也有一个共通的方法,就是“修剪”。修剪,是主动了断的过程。原来玫瑰和许多植物一样,如果不定期修剪,就无法展现最灿烂的风华。园丁必须成竹在胸,刻意剪除以下三类枝丫和花蕾:1健康,但不是最菁华的部分;2生病,而且无法康复的部分;3已经枯萎,占据空间,妨碍健康植株成长的部分。···如果你查字典,会发现“修剪”这个词的定义大概不出底下的描述:剪去不想要或生长过盛的部分,以降低整体的高度或范围。哇,如果我们的事业、生活能按照这个定义来做,不知道会多成功!“修剪”这个字眼,蕴含了本书的中心要旨,道出何谓“必要的结束”:从我们的事业、生活中,除去不想要、生长过盛、超过所需范围的东西。成功人士都有这种特色,他们会在事业、生活两方面,执行这三种修剪。第一、如果某个计划会跟其他前途更看好的计划抢夺资源,就把它剪掉;第二、如果某个计划出现毛病,又无法好转,就把它剪掉;第三、如果某样东西显然已经名存实亡,就把它剪掉。人生几乎任何范畴,都可以依循这三道公式来臻至成功。如果你的事业、生活有某些部分在耗费你有限的资源(时间、精力、才干、情感、金钱),却不能达成你的理想愿景,就该修剪。就像玫瑰花丛一样,若是少了修剪,你努力半天也只能做到平庸的水平。而且重点是:我所谓的平庸,不是用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在人生很多层面上,位居中等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那可能就是这个人所要的成功,至少就该层面而言是如此。我有一些朋友,经营一个小事业,规模小于业内平均值,用其他业内标准来衡量,也算不上大。但他们的事业发展得很成熟,很符合他们的理想。以他们所有的才干、梦想、机遇而言,几百个员工、几千万的资产,已经是一朵大大绽放的玫瑰了。尽管没有微软那种规模,但他们的公司和个人生活已经全然成熟,生气蓬勃,发挥到了极限;而倘若没有修剪的习惯,绝对无法走到这境地。同样的道理,像微软这样营业额达上百亿的巨无霸企业,如果不懂得修剪,尽管规模极大,就其潜力而论,可能仍然只算是“平庸”,距离应该达到的目标,还相去甚远。因此问题在于:就你个人、你的事业、你的团队应该达到的境地而言,目前的位置是否只算是“平庸”?换句话说,衡量你的能力、资源、机会等等,你是否已经充分发挥潜力?以你所是、所有的一切,你原本可以登峰造极,如今是否卡在半途,只能望着理想中的山顶兴叹?不善加修剪,结果不是平庸就是更糟。尽管不予修剪的结果很糟糕,但因为修剪牵涉到恐惧、痛苦、冲突,我们往往还是死命抵挡,不愿修剪。然而,若要成功,我们非修剪不可。面对这件事,你有何感受?内心可有冲突矛盾?欢迎进入“必要的结束”的内心风暴。扪心自问往后几章将详细探讨逃避修剪的心理、背后的原因,也会探讨如何辨识并解决那些问题。在此之前,我想请你问自己几个问题。认真扪心自问。如果你是跟自己的团队一起探讨,就问大家以下这些问题:◆想到修剪这个观念,你脑海里的反应是什么?你对上述三种修剪(过多花蕾、病入膏肓的花蕾、占据空间的枯萎花蕾)是认同还是质疑?如果你是跟团队一起探讨这问题,大家看法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分歧何在?请众人逐一分享。◆对修剪的观念,你的情绪反应是什么?觉得反胃吗?如果牵涉到人事问题,会让你觉得自己很无情、坏心肠吗?你会焦虑?斗志昂扬?还是以上都有?如果你是跟团队一起探讨,大家的情绪反应有何不同?请逐一询问。问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本书接下来要讨论的一切,都奠基在此处的前提:对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来说,修剪是必要、自然、有益的。为了发展,我们需要修剪(第一章已探讨过);在人际关系和事业上,我们也需要修剪。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需要修剪。修剪是生命季节更迭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也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如果我们接受“修剪是必要的”这个前提,但心里还是暗藏着跟这个前提不一致的情绪反应,就会一路充满挣扎,很难尽情发挥潜能,实现对未来的愿景。不过如果你现在能察觉自己内心有何阻力和冲突,就可以开始面对、解决。倘若你对修剪的观念有理智上的反感,那么我要请你先坦承这一点,并且同意继续往下读,之后再做判断。前面提出的问题,请把你的答案写下来。稍后我们会仔细探讨各种妨碍结束的阻力,到时会进一步讨论这些问题。现在姑且说我们大家心里都有这些障碍,若想继续前进,面对这些障碍是很重要的一步。我最近辅导的艾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艾琳在一家资产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担任高层经理人。这个位置是她最近才赢得的,公司把她从一般管理阶层晋升为高层领导。现在,她要负责落实自己之前提出的经营策略。艾琳心知肚明,要领导整家公司更弦易辙,会面临不少挑战。她说:“如果要让这个策略运作成功,从现况走到我设定的目标,有些现任主管就必须出局,因为他们不会领导。在新的架构里面,我们需要真正能够领导的人。如果人事不调整,根本达不成目标。”我说:“是。人事是你负责的,你有什么问题?”她说:“很多人如果发现自己在新的架构中没有领导地位,会受很大的打击。”她继续解释:“我踏入职场后,一直有个习惯——我总是想象部属下班后开车回家的情景。我会去揣摩他们的心情,希望他们回想在公司里的一天,会觉得斗志昂扬又充满热忱。为了让每个人开车回家时都很积极正面,我一直努力不懈。现在我如果跨出这一步,做我该做的事,有些人肯定要忧忧愁愁地回家了。每次我想到这件事,就觉得好像撞到一堵墙,没办法往下走。心里好像左右撕扯,进退不得。”我回应道:“听起来,你好像认为让他们这么‘忧忧愁愁’地回家,是很糟糕的。”她说:“当然啰,我压根儿就不想让他们经历这么糟糕的事。”我问:“你有没有牙齿坏了必须拔牙的经验?”“有啊。”我又问:“拔完牙回家的时候开心吗?”她哈哈大笑:“当然不开心,难受死了。”我问道:“是蛮糟糕的,对吧?如果你把‘糟糕’定义为心情难受,我同意这的确很糟糕。但如果‘糟糕’的意思是‘伤害人’,我倒不认为这件事对他们是糟糕的。我认为这对他们是很积极有益的。牙医带给你痛苦,却不是在伤害你。其实他是在帮你、医治你,对吗?”她说:“是啊,没错。”我说:“伤心和伤害是很不一样的。有些时候,面对现实是很伤心的,但会使我们成长,甚至可能启动巨幅的成长。那不是伤害。伤害是损害别人。面对现实通常不会伤害人,虽然会让人伤心。”我从艾琳的表情看得出来,我要传达的信息已经打入她的心坎。我说:“身为领袖,你必须重新定义,什么是正面的帮助,什么是负面的伤害。正面的帮助,是做对公司、对别人都最好、最正确的事情。让人知道他不适任,是给他一个最大的恩惠,大概没有例外的。这么做只有三种可能的结果,其中两种都是好的。第三种也很好——好在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你会更肯定,让这个人担任这个职务,根本就是所托非人。”她追问:“到底是哪三种结果?”“首先,如果他体会到自己过去表现不佳,他可能因此追求进步,变成可用之才。你的介入帮助他面对现实,看清自己,促使他前进。就算你没这么做,他的下一任老板也必须动手,他又白费了一年、五年的时间,而且还要再经历一次同样的痛苦。因此你是在帮助他认清有关自己的现实,让他可以改善进步。“第二,有可能他们现在根本是摆错了位置,而他很需要明白这个真相。很多时候,你开除人,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干,是因为他坐错了职位,甚至入错了行。丢掉差事,会逼他面对这件事,让他找到自己,结果找到往后四十年的幸福。你帮助他离开失败的路,转到成功的路上。那就是你能施予他的第二种恩惠。“第三种可能的结果,是良莠立判的结果,就是他看不出自己需要改善,或者他还是很固执,坚持要做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怪你或公司害他失败,心怀苦毒离开。他无法看清现实、善用现实。他对你怀恨,把自己当成你手下的受害者。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你就发现了前所未见的事实:你手下有一个人,不愿意谦卑下来学习功课(稍后我们会讨论到判断人的准则),却身居要位,如果这样,你开除他等于是保护你和公司,不至于进一步受到更坏的影响。“很不幸,有些人就是无法面对让他不舒服的现实,但那不能成为理由,主导你的决策。因此,碰到这种情形,你很幸运可以认清事实,不用再忍受那个人差劲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你不用再忍受他刚愎自用、不听忠告的毛病。还有,切记,这样一来,你也等于把公司和你自己又向愿景再推进了一大步,这本来就是你最重要的职责。”她说:“哇!我从来没想过,让别人伤心,竟然可以是一件好事。这样就好办太多了。”当然,我们随后也会谈到,我们的目标并非给人制造痛苦。但有时候,现实就是会给人带来痛苦。现实有时迫使我们面对伤心的事,但这是一件好事。以上选自《收尾学:开启未来的决策力》,作者亨利·克劳德。

假如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订阅并分享给朋友,一个小小的举动,带来无限的祝福)

关于微牧之歌

关于「爱在神州」以及「祷告影片」

关于「内在医治释放系列」

支持我们

猶太節期

---------------

微牧之歌

微牧在晨曦中

微牧在谧夜里

用支撑天地的话语

用无法辑剪的祷词

片片编织出微牧的银网

为的是承接落入网中的金苹果实.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白癜风如何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pzff/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