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行思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上德若谷,不弃不休。因感恩学校组织的三亚考查(7月7日-7月11日)活动,作文为念。

1.三亚

三亚是镶嵌在海南岛南端的一颗明珠,睡卧海中,北环山,南临海,风景如画。据史书记载,三亚早在距今年的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年)就归于中国版图。年11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三亚陆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是一个黎、苗、回、汉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其地名由来与三亚河的名称相关,三亚河在靠近入海口处时分成东河、西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被称为三丫,本地方言“丫”与“亚”同音,此河逐渐被人称为三亚河,该地被称为三亚。

关于三亚岛城的起源,有个美丽传说:鹿回头。传说,在很久以前,黎族有个青年叫阿黑哥,为了给母亲治病,上山打猎换钱。可是,他一整天没有打到任何猎物。夜幕降临,他非常失望。此时,阿黑哥发现了一只美丽的小鹿。他犹豫再三,救母心切,下定决心,弯弓搭箭。小鹿发觉了危险,惊吓而飞奔起来,阿黑哥紧追不舍三天三夜,一人一鹿,来到了南海之滨,前面是茫茫大海。小鹿无路可走,站在山崖处回过头来,目光清澈而美丽,凄艳而动情,衰怨地看着阿黑哥。阿黑哥正准备张弓搭箭的手,木然放下,忽见火光一闪,烟雾腾空,小鹿瞬间变成一位美丽少女。后来,美丽少女与阿黑哥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三亚从此得以繁衍生息,三亚人自称是鹿的传人,三亚市也因此得名鹿城。

2.槟榔谷与纹身故事

槟榔谷因其两边森林层峦叠嶂,中间是一条延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而得名。景区由非遗村、甘什黎村、雨林苗寨、田野黎家、《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兰花小木屋、黎苗风味美食街七大文化体验区构成。景区内展示了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槟榔谷是海南黎族、苗族传统“三月三”和“七夕嬉水节”的主要活动举办地,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行在槟榔谷,笔者感受最深的是槟榔谷里的黎族纹身故事。黎族在海南至少生活了三千年,纹身是旧社会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民间传说在远古时,洪水泛滥,一对兄妹躲在大南瓜中,飘到了海南岛,兄妹俩人分头在岛上寻找人烟,说好见到当地人就或嫁或娶,但始终都没有找到人烟。为了延续后代,妹妹将自己脸上纹身,使哥哥不能相认,最后结成夫妇。在黎族人看来,纹身是件很神圣、很纯结的事情,须挑选吉日。青蛙是黎族最崇拜的动物,纹身常以青蛙作为主要图案。旧时,黎族男青年通过女生的纹身图案就能知道是不是一个祖先、能不能通婚。据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记载,目前近万的黎族人口中,有纹身的妇女仅仅人左右,年纪最大的已经有90多岁,最年轻的也有70多岁了。

3.南山

三亚南山,是中国最南端的山。南山,紫气东来,祥云缭绕,林翠山幽,海浪拍岸。这里属于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5.4℃。空气质量和海水质量居全国首位,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个/cm3,海水能见度7m以上,森林覆盖率97%,常年异树奇花,姹紫嫣红,滴绿飘青,是世外桃源、梵天净土。南山以不老松名闻天下。福泽之地,养育千年古树;神足之山,氤氲(yīnyūn)万古精灵。本地原生植物南山不老松,是林中寿星,百年寸长,树龄达数千年,名句“寿比南山不老松”,流传千古。南山是举世闻名的长寿区,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海南省的人口平均寿命最高,三亚市的人口平均寿命为海南之首,而南山又是三亚的长寿之冠。据统计,南山村共人,主要居民为黎族同胞,其中百岁寿星有8人,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多人。

4.天崖海角与南天一柱

“天涯”和“海角”两块巨石,是有来历的。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石头,永远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天涯”“海角”。

相传,在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两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南天一柱”。

5.南海观音

在佛教供奉的诸多菩萨中,人们最熟悉、最感亲切的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亦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因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据印度的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弥陀佛,成为“西方三圣”之一。观音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与一切众生苦”的德能,能现三十二种化身,救十二种大难。自隋唐以来,观音信仰随佛教的兴盛在民间深入人心,观音形象逐步脱离印度传说,代之以中国化的女性形象。

传说,在很久以前,南海一带瘟神作怪,疫疾虐行,民不聊生。观音菩萨决心到南海弘扬佛法,发下“常居南海愿”。海龙王第五子狻猊(suānní)主动化为鳌龙驮乘观音赴南海救苦救难,并随行护法,为一方百姓讲经说法、大化天下,使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太平、幸福的生活。

6.不二与一实

三亚行,最震撼笔者的词语是“一实”“不二”。据说,两词出自《佛学大辞典》: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一实不二”,就是讲世间万事万物原本就是一体平等,而无分别的。“不二”,就是不去“分别”。佛教说的“不分别”,不是去否认万事万物客观的差异,而是要我们不生主观的爱憎取舍。“不是让我们面对颜色假装是色盲,而是让我们不对各种颜色生主观爱憎情绪;不是让我们尝到各种味道假装麻痹,而是不对五味产生喜恶;不是让我们忽视季节,而是不对季节产生强烈主观偏好;不是否认人类的肤色不同,而是不因不同肤色心生贵贱之分。”在佛教核心教义里,由主观而生的这些爱憎取舍,使人们深陷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此乃三亚行思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pzff/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