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01

最近,知乎上一道网传华为公司面试题爆火出圈:

一头牛重千克,一座桥承重千克,问牛怎么过桥?

面对这样略显“奇葩”的提问,网友们脑洞大开:

有调侃的:“把牛卖了,买华为手机,拿着华为手机过桥,说华为手机就是牛。”

有硬来的:

“把牛杀掉然后一块一块过。”

还有暗讽的:“每天拖着牛,不喂草,牛瘦到公斤就过去了,不仅不增加成本,还能降低成本。”

更有质疑题目真伪性,直接开怼的:

“HR水平太次,公司不缺人,用这种主观题随缘刷人,给关系户搭台……”

实际上,放眼全球,要想去这些科技巨头就职,都要做好被“为难”的准备:

比如你去谷歌,他们可能会给你拿出一盒铅笔,让你列出10种铅笔的非常规用途。

到了亚马逊,他们可能会问如果你来自火星,会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你去微软应聘软件工程师,他们或许会想着让你去测试电梯……

来源:网易科技

这些题目看似“奇形怪状”,其实都是一个个思维陷阱。

就像网友

七星聚月评价“牛过桥”时说的:

“很多人陷入了塌桥或者扯淡的误区,这是比较外行和技术表面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道题如果真的有,那么面试官应该是PM(项目经理)。

赶牛过桥应该是一个实现需求的手段,面试者需要挖掘出客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然后给出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面试者直接给出某个具体的、靠谱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个面试者比较适合做研发基层;

如果面试者给出比较新颖的解决思路,不说最后能否实现,那么可以做项目接口人;

如果面试者给出全套解决视角,他要么做过功课,要么就确实可以带团队做项目。”

同时,一位自称在华为工作过的网友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样的面试题重要的不是题面和答案,而是在考验你面对困境时有多强的“解题”能力。

它包含了你的知识广度、生活阅历,以及思维模式,展现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水平。

《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一个人的认知层次,决定了他一生的高度。

02

看过一个故事:

一群人为了争抢一块金子,大打出手。

这时,一个人偷偷拿起地上的一块钻石转身离去。

抢金子的那帮人并非没有能力抢钻石,而是:

自始至终,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

很多时候,起点相似的人,认知水平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和大家说一段耳朵的亲身经历。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高中同学阿辉。

15年前,我们怀揣梦想。从小山村一起来到省城念大学。

后来大学毕业,我去深圳、北京闯荡,最后又回到了省城。

阿辉念完大学,托关系,进了老家的一家单位。

我们的交集越来越少。

直到有一次他来找我,说想在省城发展。

当年我也还没混出头,但总算天南地北走了一遭,开了开眼。

身为老友,我非常乐意和阿辉分享我的经验,还极力向他推荐当时还处于“新生期”的新媒体行业。

可阿辉在招聘网站上转了一圈,最后简历还是投的老本行行政管理。

其实我很理解他,一是这是他擅长的领域。

二则那时的他不仅不了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pzff/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