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琳琅满目的三乡茶果。

位于中山市五桂山南麓的三乡镇,山青水秀,物产丰富,先民于北宋期间从福建一带移居中山,将闽南地区的咸茶饮食习俗带到三乡,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创制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三乡茶果饮食习俗。其中,以三乡人在岁时节令食濑粉、蒸白水饺、蒸芋头糕、蒸萝卜糕和做豆捞最有代表性。

三乡茶果中的主角——濑粉

◎濑粉是三乡茶果中的主角。

在三乡茶果中,以三乡濑粉最有特色:三乡濑粉的制作始于清代嘉庆年间。三乡白石村后山有一条绕经天后庙和观音庙旁流淌的“妈坑”溪水,是早年三乡村民主要的食用水源。因为流经三乡所处的丹山,溪水得到丹山朱沙泥土的过滤,水质变得清冽甜美。用“妈坑”溪水制作出来的濑粉也尤为香滑爽口。

每年农历七月十一至七月十四,三乡每条村轮流吃濑粉,家家户户制作濑粉食用。后来,三乡濑粉发展成为村民经常食用的食品,并每天供应澳门的酒楼饭馆。三乡濑粉,汤底为猪骨、大地鱼熬成的上汤,配以烧鹅、白切鸡、叉烧等配料,味道鲜美可口,是一道驰名于省港澳的地方名食。

特色茶果

◎大年初一三乡人喜欢做豆捞祈福。

由于豆捞在粤语中是“有捞有捞”,有寓意一年有好收成、做生意有好收入之意,因此深得百姓喜欢。

◎三丫苦糕是在清代县志已有记载。

农历三月,地处五桂山南麓的三乡村民,采集山上野生的三丫苦,树杆用作凉茶,树叶和大米一起舂成粉后制作成三丫苦糕点供家人及亲友食用

◎兼糕是三乡特有的传统食品。

农历五月端午节,三乡村民喜欢用竹叶或禾秆或是当地一种叫树仔头的野生植物烧成灰烬提取汁液成为碱水,包裹成极具地域特色的兼粽子和炊蒸兼糕,取其清爽解毒之食疗作用

三乡茶果饮食习俗历史悠久,深受当地村民和省港澳地区百姓的欢迎。按照传统习俗,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七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三乡人家都会制作茶果供奉拜祭祖先,然后再食用。三乡茶果的品种有三丫苦茶果、兼糕、白水饺、芋头糕、萝卜糕、角仔、叶仔、豆捞等,这些传统食品也是人们在喜庆节日馈赠亲朋的必备礼物。

本馆展示

展示区域: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至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库)

到非遗展示区,了解地道文化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活态的文化遗产。我们中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于年正式立项,年10月9日正式开馆。展示馆设立在本馆农业展示区的旧民居内,通过文字、照片、实物、图示、蜡像、投影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地表现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目前,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分为歌、舞、艺、食等部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官方网站:









































广西省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昆明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rybw/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