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

很多高明人都离开家乡走进城市或者在城市出生

你对家乡历史知多少呢?

高明论坛将分期推出高明乡村历史

并推出各镇街乡村的交友便民群

欢迎各位加入!

注:以下资料来源于《高明县地名志》(年出版)

星岗

在高明镇西北12公里,南距西安圩3公里,属西安镇。有35户,人。村建于凌云山南麓一片平坦田中的一个小圆山丘上,远远望去很象天上的一颗星星,故得名。村中只有罗姓,清道光年间(~),从范洲罗家迁此。聚落沿小丘南麓东西走向呈长方状分布,建筑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耕地亩,鱼塘22亩。素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甘蔗等。村以产竹著名。清朝末期,该村有个秀才把附近的村名撮合成一首地名诗:“金鱼出巷口,半月照岗头,石潭映赤坎,松柏荫范洲”。诗中指的是:金鱼坑村、巷口村、半月洲村、岗头村、石潭村、赤坎村、松柏村、范洲村等邻近村的自然环境。此地名诗一直流传至今。有农村道路通三洲—富湾公路。

巷口

原名合掌村。在高明镇西偏北10公里,南郊西安圩,属西安镇。有49户,人。据传原村由谭、莫2姓分别建房于高地的南北面,形成合掌排列,故名。后谭、莫2姓均迁走。清嘉庆十七年(年),区姓从阮埇迁来,重建新村于原村的巷口处,故取今名。聚落呈块状分布,村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河村—西安公路经此。

存心

在高明镇西北9公里,南靠西安圩,属西安镇。有29户,人。村处凤岭中段,故名。明嘉靖三十四年(年)白姓从南雄珠玑巷迁此,随后,谭、刘2姓迁入。聚落沿凤岭东麓南北走向分布呈块状,村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耕地亩,鱼塘36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村侧为西安镇中心小学和西安中学。河村—西安公路经此。

镇江

在高明镇西北11公里,东距西安圩2公里,属西安镇塘肚片村。原名镇岗,后以同音写成今名。明崇祯四年(年),陈姓从高要县到此捕鱼定居。聚落沿山南麓东西走向分布呈块状,村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人口、户数、耕地并入塘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有农村道路通河村—西安公路。

江头

原名岗头。在高明镇西北9公里,南距西安圩1.5公里,属西安镇。有57户,人。建村于较低而平的圆山丘上,故名。后因“岗”与“江”谐音,改为江头,沿用至今。明嘉靖年间(-),刘姓由南雄珠玑巷首迁富湾江北再迁今址。聚落沿公路呈正方块状,村舍为2层砖石瓦木结构。耕地亩,鱼塘25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三洲—富湾公路经此。

江尾

原名岗尾。在高明镇西北7公里,西南距西安圩2.5公里,属西安镇。有38户,人。以村处山岗尾部,得名。后以粤音“岗”、“江”同音写成今名。元至元年间(-),梁姓由南雄珠巷迁此;明洪武年间(~),黄姓从高要县金利墨岗迁此。聚落呈块状,村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耕地亩,鱼塘37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有农村道路通三洲—西安公路。

凌云里

又名基头寨、西寨、西坊。在高明镇西北11公里,东距西安圩2公里,属西安镇。村靠近凌云山,故名。严姓从东西迁此。聚落呈块状,村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户数、人口、耕地数并入东西)。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有农村道路通河村—西安公路。

星岗、巷口、存心、镇江、江头、江尾、凌云里

或荷城各村的朋友可以加荷城微帮手

拉你入乡村交友便民群

↓↓↓

你想了解你们村的乡村历史吗?

我们将每天推出高明各条村的历史

敬请期待!

如果你对你们村的历史有所了解,

或者有你们村的图片,

可以长按识别以上







































寒假白癜风患者出游要注意什么
寒假白癜风要这样护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rybw/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