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暂停清明祭扫这些热闹的场面,今年暂
明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清明节 同往年很不一样 由于疫情的影响 中山暂停了清明期间的祭扫活动 视频来源:《中山故事》往年的清明节 我们都会到祖先的墓前拜祭 献上祭品、烧点纸钱 表示对祖先的缅怀 对于绝大多数异乡游子来说 过年可以不回家乡 但清明就一定要回来祭祖 虽然今年的清明 没有了往年的热闹场面 但是孝悌祖先的传统 在中山人的心目中依然非常重要 在中山 清明节扫墓比较通俗的讲法 就是“拜山”“送丁” 因为和春天的自然气息有关 所以也叫“拜青” 以前人们拜山一般是择定吉日进行 由清明这一天开始到谷雨之后 在传统文化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所以古人喜欢在单日拜山 更好地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追思 拜山不仅仅是祭拜先人那么简单 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平台 因为有这样的民间习俗 使得我们能够 友爱、互敬、互助、团结、包容 清明时节中山人去拜祭先人 会携带上酒肉、水果等祭品 而其中烧猪是最不可缺少的 视频来源:《中山故事》 烧猪象征家族兴旺、事业红火 以前的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 拜山的时候有几块烧猪肉 就已经很好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中山人都是拿着整只烧猪去拜山 而且慢慢形成了一种文化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历史上的“太公分猪肉” 有祖先赐食的寓意 一般由族长完成 每一份猪肉分送出去 都要详细记录在领胙簿里 寄托着各家各户都受到 祖先福荫和庇护的美好愿望 在古代 如果有人考中了举人、进士或状元 猪肉就会多分一点 就类似现在的小学毕业、中学毕业 和大学毕业也会多一份 甚至连装猪肉的碗也很讲究 这是当时“太公分猪肉”的鸡公碗 作为纪念都要保留下来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 缅怀先人的节日 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我们在这里土生土长,对家乡各方面都有感情。我们姓黄的家族在全世界到处都有华侨,我们村只有一万多人,出国的也有好几千人,一直相互影响着,存在着这种爱国、爱乡的观念,因为始终是在这里长大的。” 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所以在清明期间 除了祭祖这个传统习俗以外 古人还会到郊外踏青游玩 欣赏充满春天气息的大自然美景 视频来源:《中山故事》 清明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为找寻对自己有过救命之恩的忠臣介子推,但在山林中寻人犹如大海捞针。晋文公听信旁言用火烧山,错将介子推烧死。 清明这一名字的由来,就是介子推去世的时候给晋文公留下了两句话:“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就是说希望晋文公不要听信谗言,做出一些譬如大火烧绵山这样不亲民的举动,于是清明节就此流传了下来。 清明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 这一时节吐故纳新 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古代的民众通常会外出踏青 在踏青的时候 大家都会在户外聚集 所以清明实际上 有很多类似于体育竞技的项目 牵钩(现称拔河) 蹴鞠 斗鸡 射柳 清明也是中山地区的 田艾、三丫苦、栾樨 这些被广为熟悉的植物的生长旺季 清明节这时候的蛇虫鼠蚁比较多 艾草一来可以驱虫 二来对人体的功效也比较好 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每逢这个时候 中山很多家庭妇女 都会因地制宜地制作应节食物 江浙一带清明节吃青团 而我们中山本地则吃栾樨饼等等 因为清明时节 人的身体处于比较混沌的状态 吃这种比较青绿的东西 寓意着身体可以跟随着万物复苏 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 虽然今年不能出门拜山 但是我们还有居家追思、网络祭扫 书写寄语等祭扫方式缅怀先人 变化的是祭扫方式 而不变的是深深追思 视频摄制:李江涛陈宇豪 编辑:渣文 编审:满记圆圈 总监制:三禾月 出品:广东声屏传媒 (声明:“嗨翻中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rybw/5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活小窍门睡觉前,在床边放一碗ldqu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