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口感苏州物产录荣获ldqu
在刚刚闭幕的第七届江苏书展上 由我社策划出版、王稼句先生著的 典范苏州社科普及精品读本 《品味口感苏州物产录》 荣获“苏版好书” ▲我社钱经纬社长上台领奖 ▲书展上,《物产录》受读者欢迎,王老师现场签售 《品味口感苏州物产录》作为“典范苏州社科普及精品读本”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把目光定位在有江南地域特点代表性的苏州物产上。通过“水蔬部”“畦菜部”“花果部”“鳞介部”“饮馔部”五个部分,全方面地为读者介绍苏州物产。作者不仅从结构上延续了《食物本草》《广群芳谱》等子部“农家类”“谱录类”的传统,撰写时也传承和发展了此类古书的旁征博引,这样的写作方式建立在作者丰厚的学识和写作传统基础之上,于是,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水八仙”“长江三鲜”“太湖三白”“阳澄湖蟹”、到太湖东西山盛产的枇杷杨梅和柑橘,还有“花露”“血糯”“三百酒”“水月茶”等……诸多物产被一一考证明晰,由于作者所写的每一种物产皆具有大量由文人所记录下来的文献引证,我们能看到小小物产之中,饱含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智慧以及审美观照,能看到江南水土在滋养水乡物产之外,还如何滋养了江南人的性格尤其是江南文人的笔墨气质。 王稼句,苏州人,年生,年大学毕业。先后供职于苏州市文联、苏州杂志社、古吴轩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写作三十余年,有著作六十余种,近作有《消逝的苏州风景》《一时人物风尘外》《晚清民风百俗》《江南烟景》等。 片段欣赏 慈姑,属泽泻科,乃多年生水生草本。《广群芳谱·果谱·慈姑》介绍其得名缘由:“一岁根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众子,故名。《尔雅翼》云,岁有闰,则生十三子。”白居易《履道池上作》有“树暗小桥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是有名的巧对。慈姑又作藉姑、茨菇、茨菰、茈菰,古人还称它河凫茈、白地栗、水萍、槎牙。它的叶柄粗而有棱,叶片戟形,取其象形,称作剪刀草、箭搭草、燕尾草、槎丫草。种植慈姑,利用球茎无性繁殖,先是育苗,再移栽水田。小暑以后,它的叶腋抽生匍匐茎,钻入泥中,先端一至四节膨大成球茎,呈圆形或长圆形,表面有肥大的顶芽。霜冻以后,茎叶枯黄,球茎已完全成熟,即可采收。 慈姑性喜日照充足的温湿气候,适宜在粘壤土中生长,我国北温带地区都有,约有三十个品种,可供食用的,主要有黄白慈姑和青紫慈姑两大类。慈姑是苏州培植历史悠久的水生蔬菜,正德《姑苏志》卷十四提到“水实之属”,其中就有“茨菇,《本草》名乌芋,生稻田中”。王世懋《学圃杂疏·蔬疏》说:“茨菰,古曰凫茨,种浅水中,夏月开白花,秋冬取根食,味亚于香芋。”“凫茨”是荸荠的古称,按《农政全书》当是“河凫茈”之误。近人朱琛《洞庭东山物产考》卷三介绍了它的栽种方法:“茨菇,冬月种水田中,二月出软苗,三月分栽肥水田内,排行如种秧法。每茎一叶,每丛十馀茎,分三叉如剪刀式,深绿色。五月根抽圆茎,端分小枝,开花六七朵,每四瓣,状如秋海棠,有紫白二种,黄蕊不实。根如芋,四周生子十二枚,逢闰十三枚,大如儿拳,一头有苗向外,色白皮光。秋后掘取,煮食味甘,切片油炸亦美。”苏州慈姑经长年培植,有一种“苏州黄”,属黄白类,特点是皮黄肉白,香糯细腻,苦味少淡。 慈姑向是作为席上菜蔬,宋人王质《绍陶录》卷下就说:“慈菰,花白叶青,根外黄中白,状如大蒜,可食;叶如车前者,为山慈菰。‘我取友兮得慈菰,秋水才没藏莎馀。并州剪刀聊藉姑,剪得闲花闲子疏。燕摇尾,龙掀须。所思兮可与娱,秋波索索秋声孤。’”清人陈淏子《花镜》卷六也说:“至冬煮食,清香,但味微带苦,不及凫茨。”因慈姑略微带苦涩,故先要去苦涩,薛宝辰《素食说略》卷二介绍了一个方法:“慈姑,味涩而燥,以木炭灰水煮熟,漂以清水,则软美可食。”据科学分析,慈姑的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E、不溶性纤维、烟酸、磷、钾、镁、铁、锌、铜的含量都比较高,具有一定营养价值。但多食反胃,漏痔下淋,孕妇尤禁忌,因能消胎气也。 相关图书推荐 典范苏州社科普及精品读本 《品味口感苏州物产录》 王稼句著 古吴轩出版社 36.00元 典范苏州 图片投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rybw/7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亚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22号台风
- 下一篇文章: 20年前,母亲惊艳了中国影坛,20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