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启耀民俗现场的物象表达及其视觉ldq
摘要:通过田野考察现场的物象表达实例,展现民族传统文化中用物象来表意和记事的各种现象,探讨物象表达的类型和功能,符号化以及“修辞”和“组词”方式。认为,用物象和图像作为媒介,通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视觉“组词”和谐音、形容、比喻、象征等视觉“修辞”手段,形成具象的可视符号进行远距传播和错位传播,是历史和民俗中最具“艺术”精神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物象表达修辞 作者: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项目号:11&ZD)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没有文字,也没有图像之前,人类可能利用物象来表意和记事。这种物象表达方式积淀在一定的文化系统或人群(如无文字民族)中,即形成种种具象的甚至艺术化的形式结构及“修辞”方式。人们以物为信,用物象来借喻或象征,约定俗成地共享某些可表达、可解读和可传播的视觉语汇,并渐渐固化为相应的认知习惯和符号化系统。直到现在,即使是已经使用文字的人群,物象表达仍然是在某些场合通用的信息传递方式。和身体、动作、图像、空间等一样,物象表达的丰富视觉语汇及其修辞方式,是视觉人类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rybw/8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卯月清和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