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村乡上村小学的校园,你会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总有一帮孩子在围着她转,问长问短。她的脸上永远挂着灿烂的笑容,用快乐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是孩子眼中的大姐姐,同事心中的好榜样,家长嘴边的好老师。

高容婷,女,汉族,云南罗平人,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年9月被分配到会泽县上村乡小麦地小学任教,年3月因学校撤并,调至上村乡上村小学任教。背井离乡的她积极阳光、刻苦进取,工作中潜心教书、以爱育人。

在逆境中向阳而生

刚参加工作时,高容婷被分配到上村乡比较偏远小麦地小学,初到学校的她被眼前的环境震惊了——泛黄的校舍、空旷的山村、荒凉的山头。仿佛一切都不真实,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实在太大了,面对这样的环境,她的心中萌生了退意。

可看着围在身边的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她心中的退意变成了坚定的信念,那些孩子的眼神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尽管衣服破旧,身上也沾满了尘土,可眼神却那么干净、那么纯粹、那么渴望知识。

虽然条件艰苦,但庆幸的是,与她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两位年轻女教师,身处同样环境的她们,建立起了钢铁般的革命友谊,生活上互相照顾,工作上相互鼓励。年9月,因学生人数少,学校只留下了她们3位女教师。学校离乡镇远,买不到蔬菜,高容婷就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起,在校园外开辟菜地,种上各种蔬菜,自给自足;学校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迫在眉睫,看着教室脏乱的墙壁,长满杂草的花坛,高容婷和另外两位女老师商量,决定自己粉刷教室,种植花草。说干就干,买来工具、材料、种子,挽起袖子,穿上罩衫,戴上手套,用报纸折成帽子戴在头上,利用课余时间做起了“粉刷匠”,滚筒在墙壁上来回翻滚,动作慢慢从笨拙变得娴熟……一间教室粉刷下来,脸上、身上到处都是白灰、油漆,3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乐得哈哈大笑,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一星期下来,学校焕然一新。

虽然学校只有10多个学生,3位女教师,但她们3人却像守护家一样守护着学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带领学生组织活动……没有一样工作被落下。因学生人数少,学校办学成本高,学校找不到食堂从业人员,高容婷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主动承担起了这一责任。每天中午放学后,她们一起为学生做饭,吃完饭后还要帮学生清洗餐具。她们既是老师,也是保姆。

回忆起在小麦地小学工作的时间,高容婷说那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伤心失望过,痛苦流泪过,但更多的是快乐。她说她很感谢那段经历,是那段经历教会了她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

在奋斗中练就一身本领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的教师,高容婷在大学里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走上工作岗位才觉得处处都是考验。为了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高容婷老师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听名师课堂,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主动邀请其他老师去听自己的课,给自己指导、提意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练,从最初站上讲台时的战战兢兢,到现在已经能自信地面对每一堂课,她的教学方法新颖,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深得学生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情知互动,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利用手势舞、课堂表演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她的工作能力也渐渐显露出来,多次参加中心学校组织的教学竞赛并获奖,先后两次代表中心学校参加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竞赛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工作之余,高容婷还经常苦练普通话,现在的她,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带着浓重乡音的羞涩小女孩了,中心学校每年组织的艺术节、诗词大会等各种活动,站在舞台上的主持人都是她。每一次收获的背后都饱含着辛勤的汗水,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高容婷从来没有退缩过,她一直都在努力,一直都在学习。高容婷说:“要感谢工作给她提供的每一次机会,让她变成一个多才多艺,能说会跳,自信阳光的青年教师。”

加油前行未来可期

年5月,加油未来项目落地上村乡上村小学,高容婷成为了学校的一名加油教练员,让她有了更多外出培训的机会,每次培训回来她都收获多多。通过培训,她第一次接触到社会情感课程,她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zltx/1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