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具有多重功效的中药三丫苦
别名 三丫苦,亦被称为三叉苦、三桠苦、三叉虎,这一味中药材拥有多重功效,备受瞩目。 植物形态它是一种小乔木或灌木,树皮呈现灰白色或青灰色,整体植株都带有苦味。叶子以两两相对的方式生长,由三片小叶组成,这些小叶片呈现出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逐渐变尖,基部则呈楔形并向下延伸,边缘全缘或具有不规则的浅波状。花朵为聚伞花序,排成伞房状,生于叶腋间,花色黄白色,带有淡淡的香气。萼片呈阔卵形,花瓣则从卵形到椭圆形变化,雄花拥有4枚雄蕊,而退化雌蕊则相对短小。雌花的退化雄蕊长度不及花瓣,子房上位,内部有四个室,密被细毛,柱头呈现头状,浅裂。果实通常由2至3个瞢葖果聚生而成,偶尔也会出现个或4个,果实的颜色从暗黄棕色到红褐色不等,表面有腺点。种子呈卵形,颜色为黑色。 产地分布三丫苦主要生长在丘陵、平原、山地以及溪边的疏林或灌木丛中,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和广西等地。 采收与加工全年均可进行采收,一般选择砍取嫩枝叶,然后切成段状,采用阴干或晒干的方式进行干燥处理。 药材性状采收后的三丫苦枝叶,经过干燥处理后,多已切成碎块状。其茎皮表面呈现灰青色,间或有白皮斑,皮部容易脱落,而木部则是白色且致密细结。茎枝的断面中央有白色的髓部,并带有一种称为油臆的气味,味道极苦。完整的叶片在展平后呈现出3出指状的复叶形态,具有长柄;小叶的质地为纸质,先端尖锐,基部渐窄并下延成小叶柄,边缘全缘或具有不规则的微波状。叶片的上面呈现黄绿色且光滑,可以清晰地看到小油点;而叶片的下面颜色则相对较浅。在揉搓叶片时,会散发出一种香气,但味道仍然极苦。 性味与归经三丫苦的药性偏寒凉,口感极苦。在中医里,它主要归入肝经、肺经和胃经三个经络系统。 功效与作用三丫苦被广泛应用于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以及燥湿止痒等多个方面。它属于清热药中的清热燥湿药类别。 临床应用在临床治疗中,三丫苦的常用量为5至30克,一般采用煎服的方式使用;也可以将其研成粉末后加入丸散中使用。对于一些皮肤问题如热病高热不退、咽喉肿痛等;以及一些疼痛问题如风湿痹痛等;甚至毒蛇咬伤等紧急情况;三丫苦都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胃热痛和跌打肿痛等问题。在外用方面;三丫苦可以用于治疗肤湿热疮、皮肤瘙痒以及痔疮等问题。 药理研究经过科学研究发现;三丫苦的提取物对于保护肝脏和清除羟自由基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福氏痢疾杆菌的生长。 化学成分三丫苦的叶子和根部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成分;同时叶子中还含有挥发油成分;其中主要的成分是a-蒎烯和糠醛。此外;全株还含有左旋加锡弥罗果碱等多种活性成分。 使用禁忌虽然三丫苦具有广泛的治疗效果;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其性寒凉的特性;对于一些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的患者;在使用时需特别谨慎或避免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虚寒者慎用。 相关药方对于脑炎初期的治疗,可以采用三叉苦叶二两,煎水后服用。这一方法在《广西中草药》中有详细记载。若遭遇虫蛇咬伤、疥肿、跌打或扭伤等状况,可将三丫苦的鲜叶捣烂后外敷于患处。这一外敷方法在广州部队的《常用中草药手册》中有所介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zltx/13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山十大传统名菜小吃公示名单出炉,你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