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我从深圳某互联网科技公司辞职,正式沦为失业人员,返回北京继续漂泊数月后,南下杭州,此后就与西湖相伴,打发时日。

当然,饭还是要吃的,好在会点文字写作,操起了自媒体的旧业,写写保险,点评点评各家的产品,慢慢的,发现,做一个独立的保险买手,也挺好。

不依赖于任何一家公司或者组织,也能挣得一碗饭钱,其实这个想法,早在数年前就有,当时也是在职场上颠簸困顿许久,逐渐萌发要摆脱组织独立发展的念头。

年从大学毕业,进入一家法国企业工作,时隔不到一年,觉得行业发展太慢,工作的同事也都是大你一轮的叔叔阿姨,人家都在聊孩子,聊学区房,总觉得格格不入,所以干脆就蹦跶到更加朝气蓬,适合年轻人的互联网公司。

(工作的第一家公司)

年从法国企业,就找到了张朝阳的搜狐公司,职场身份从王工(工程师)变成了王商务,王小编,王运营,薪水从块钱一个月,涨到块钱一个月,日子虽然苦,但总觉得年轻人嘛,应该的。

(工作的第二家公司)

起早摸黑,辛勤努力,业绩虽然算不上最好,但没得功劳也有苦劳,年底还发个最佳敬业奖,鼓励下,继续加油干。

可惜,能力有限,再怎么干也干不出花来,前途一片迷茫,干了两年想着换一家更大的平台,于是去从搜狐公司去到了鹅厂(腾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也能理解。

去鹅厂干什么呢?干微博,可惜赶了趟晚班车,那个时候,腾讯和新浪的微博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腾讯完败,不到半年,微博事业部彻底解散。

解散也好,全体转做短视频,也就是第一代微视,刚开始,如火如荼,风生水起,第一个春节还请到了范冰冰、李敏镐等当红明星来做推广,砸了很多钱,数据也冲的很猛,可惜,这都是虚高的,很快数据就怎么搂也搂不住的往下掉。

微博干了趟晚,微视又是过于早产,在年底,微视事业部又被裁了。跳槽的跳槽,转岗的转岗,在商业世界里,人和业务一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也只能等待着被安排,被调岗。

(工作的第三家公司)

后来在老领导的推荐下,转岗去了产经资讯部,做科技新闻,好嘛,转了一圈,从新闻娱乐八卦小编离开,又回到了科技小编。不过很快又了个新项目机会,就是做腾讯创业媒体平台,正是这个新项目机会,使得我在鹅厂的寿命再次苟延残喘了一年时间。

不过也正是在这个一年时间里,开拓了更大的视野,认识了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年和年,也正是科技互联网创业的大年,O2O、智能硬件、互联网众筹、互联网证券、社交、游戏、视频、出行、P2P都在全面的互联网化。

可惜的是,我做的这些毕竟都是一些边边角角的业务,在老板那边都是入不了眼的,可有可无,反正也大鹅厂也不靠着我活,可是我是靠着鹅厂的收入活着。

那个时候薪水也不高,年离职时的薪水也就一万四五的样子,属于鹅厂最底层的农民工了,不过工作环境的确是轻松许多,因为是新项目,所以领导也不怎么管,到了下午四五点,大家都在工作的时候,我可以去健健身,跑跑步,所以在鹅厂养老,真是一件美事。

但总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年,掐指一算也毕业6年了,守着这么点微薄薪水过日子,以后娶媳妇都是难事,更别提在北京扎根和买房了。

但是好工作也难找,好机会也不多,如果有,我也就不必要守着这份清水衙门了,年纪轻轻,谁不想趁机建功立业大搞一把。

遗憾的是,的确是时不我与,干啥啥都不成,搜狐新闻没起来,腾讯微博也挂了,腾讯微视也关了,腾讯创业也是一个无人问津的业务,你说,你还能指望年底考评打5星,还能指望升职加薪吗,不给你丫的开了算不错了。

寄人篱下,受制于人,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受,要进进不得,要退更是万丈深渊,所以,慢慢的就想着,哪天要是可以大喝一声,老子不干了,照样活得好,甚至会活得更好,那真是爽爆了。

年5月,我下了最后的决定,离开舒适的大鹅厂,走向九死一生的创业道路,此后,便和互联网保险结缘,从此开启了我新的人生方向。

当然从年到年这两年的创业期间,个人的职业经历,和过去6年相比,只会更加剧烈和波折,而不会一帆风顺,自己跟随创业公司和同事们,也是一起走过了两年的风雨路,对过去的任何人和事,我也是保有一颗感恩的心态去看待。

所以今天,我可以轻松的、潇洒的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认为过去这10年,是不后悔的,是可以光明正大坦坦荡荡的叙说出来的。

(西湖一景)

(湘湖一景)

从年年底开始写「有态度的精蒜湿」这公号,到现在已经2年多时间,原创文章余篇。罗振宇在年跨年演讲中,提到说做保险的,有两种人,一种是身怀绝技,一种是走投无路。

我认为我既是属于走头无路,也属于身怀绝技。为什么是走投无路,反过来说,我肯定是会继续奋斗在创业一线,继续为着公司上市而奋斗,所以我半途而退,所以也是无奈之举。

那为什么是身怀绝技,那是因为我还是会写点东西,至少写作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而这件事情,是可以让我养家糊口的。

这不,最近有位老同事肖同学找到我说,受我此前一篇文章《嘿!你还死皮赖脸呆在北京干啥》影响,他也辞职了,就在疫情最为严重的年,他居然辞职了,主动丢掉饭碗,从北京南下郑州,回到家乡做什么,做他自己的擅长的,喜欢的事儿——专注理赔的自媒体。

这位肖同学,我在18年年底,也就是我从深圳回到北京之后,我记得是在三里屯言几又,喝过一次咖啡,当然在此之前我就认识他,后来他从我老东家离职后,去了另外一家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

因为他本身是在保险公司做核赔出身,在太平洋保险做了近4年的理赔工作,接触到了大量的理赔案件,什么案子该赔,什么案子不该赔,什么案子介于可赔和不赔之间,他都门儿清。

他从太平洋保险核赔工作出来后,又陆续做了一两年的核保工作,就是什么样的人可以买保险,什么样的人因为健康问题买不了,他说了算,而且他还设计了几套核保的系统。

所以他是一个既懂核保,又懂核赔的人,这个“两核”在保险业界可是非常关键的工作,决定着保险公司的赔付利润,也决定着我们投保人消费者的保险利益。

我特意问了他是哪一年毕业的,他说是年毕业,距今工作6年,在这6年的职业生涯中,掌握了核保核赔的关键技能,在年人人都害怕失业的时候,他却主动辞职,主动失业,你说他是走投无路还是身怀绝技呢。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辞职?

他跟我说,打工不赚钱,自己干才有希望。我认为这个答案可以给分,的确,像他这样具备一门有门槛的技术活的人,自己出来单独干,成为一名自由职业的人,如今非常的多。

他还跟我说,他近期开了一门「理赔专家直通车」课程,学习完他的课程后,理赔技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我看了下他的培训课程,的确是很干,很全面,至少是我很想知道的内容,如下:

一、理赔调查(核赔)

1、针对“既往病史’(健康告知),保险公司如何进行调查?

2、针对“造假”病历,保险公司如何甄别和鉴定?

3、针对“自杀”案件,保险公司如何调查和判定?

4、针对理赔的“询问笔录”,保险公司如何固定核赔证据?

二、高发理赔病种解析

1、脑中风疾病理赔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

2、心脑血管疾病理赔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

3、癌症理赔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

4、交通事故理赔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

三、理赔费用计算

1、针对合理且必须的费用,保险公司是否会滥用起定义?

2、针对赔偿的尺度和金额大小,保险公司是如何计算的?

3、针对意外伤残的等级计算,保险公司是如何建立评估标准?

四、保险纠纷处理

1、遇到保险理赔纠纷,我们有哪些应对手段和方法?

2、通融赔付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如何争取通融赔付?

3、合同成立2年后,未如实告知,保险一定能赔吗?

为什么?

因为作为一名职业的保险买手,不懂理赔,不懂保险公司在理赔时的做法和套路,非常容易上套和吃亏。

我现在手上就有一个拒赔案子,客户江女士年9月3日投保了一份百年人寿的重大疾病保险,年上半年犹豫期后出险脑出血,行脑动脉瘤手术,符合重大疾病保险轻症理赔定义和标准。

结果就在核赔环节,保险公司找江女士要了年和年的体检报告,客户江女士不懂啊,以为保险公司要体检报告就老老实实给了,结果等来的却是拒赔的答复。

理由是经查体检报告,存在xxx未如实告知事项,因此拒赔。

此时,江女士才找到我请求协助,我一度纳闷,为什么保险公司索要理赔材料还要江女士年和年的体检报告,我再三查询保险条款,并未发现体检报告属于理赔必需材料。

显然,保险公司在核赔环节做了理赔调查,我看肖同学的课程当中也会讲到一点。正好也跟肖同学合计了一下,让肖同学把上面的课程,原本是录播,现在全部改为视频直播,总共4大模块(参考上面提纲),分为4次直播课程+提问互动,支持回看。

对保险理赔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zltx/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