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山洪过后看山民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 http://m.39.net/pf/a_4354845.html 一场洪水冲出来多少世道人心啊! 当山里的公路被洪水冲毁,屹立的太行就变成山民脚下的路。 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尝试进入山区,施以援手。相比于平原,无疑,太行深处的山民更苦。 相比于与某些地方人头攒动的“志愿者”,我说,这张照片是真正感人的劳动场面。它出自邢台著名的公益摄影师马健之手,拍摄地点邢台县北小庄。四位上了年岁的老人,他们不等不靠,而是选择合力抬着一块石头,用最原始的手搬肩抗,进行灾后重建。紧紧握在一起的手,诠释了一种力量,团结、坚韧的力量! 还有一张照片。图中一个断了腿的残疾山民,并没有坐等像某些人那样坐等在家,而是艰难地站着,挪着,拿起铁锹,和着沙石水泥,修建被冲毁的家。作者马振波说,老人年近七十,名叫陈傻小,路罗镇杜旮旯村人。 再有,前几天,同事拍了一短视频。他们去大山深处的一个村里运送救灾物资,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闻讯而来的山民们,尽管大家都缺少物资,但谁也没有一哄而上,而是静静地排队领取,转身走时,都不忘再三感谢。 一箱方便面,就让他们感动的落泪。临走的时候,几十位民山民聚集远送,一送再送,站在村口,不停地和那些帮助他们的人招手再见…… 像熟悉山里花开花谢的节气一样,一辈子生活在深山里的山民们,面对奔腾而下的山洪,上了年岁的老人懂得怎么应对。看似无从落脚的黄泥滩,山民都能选中最适合落脚的方寸;看似无可依附的乱草丛,他们总可以发现用来攀援的粗枝丫。 三人一伙,五人一队,低垂着挂满汗水的头,默默地行走在山涧。他们的脸上看不到抱怨,紧咬着牙关,鼻腔里偶尔发出的“哼哼”声,是人与自然抗争的宣言,也是他们与大山、河流交流的方式。 很多人身上背负着木架,可以盛放吃的东西,也盛放沉重的石块,跋山、涉水。 山民世代与山相伴。爬山坡,走山路,吃山珍,喝山泉。住在石头屋,倾听山风呼啸。 山民的肤色是太行的肤色,山民的性格是太行的性格,山民的气质是太行的气质。 弯了又弯的山路,伴着奔腾的河水,被冲垮的山路上,山民手脚并用,肩挑背扛,汗流浃背,唯有前进。我不止一次在大山里听到山民的号子声,齐声喊出来的号子在大山回荡。 居住的环境决定了山民的日子是苦焦的,他们为了生存所付出的血泪和汗水远远超过了平原的我们。他们像大山里的树,扎根在贫瘠的石头缝里,没有半点羸弱,没有半点奴颜媚骨,长出一道道水灵而又强悍的风景。 你如果仔细地观察过山民的手,你一会惊叹那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手。山民的手,手掌厚实,手指短而宽,粗糙如松树的外皮,就是这双手,挥舞着五六斤重的䦆头,移石垒堰,举着几公斤重的利斧,披荆斩棘,开拓出屋基,修舍建屋。 这双手可以做刀,劈石砌墙;可以做耙,随便划拉几下就会耙净地里的碎石草根。你若认为这双手粗糙笨拙,那就大错特错了,山里人锅上用的笊篱,筷子罐,保护小鸡的鸡罩,以及装东西的笼子、背篼,都是山民把毛竹劈成篾编制的,当你看着那些精美如工艺品的竹编或者藤编,你还会说那双手是笨拙的么?但是,谁看见山民的手,都会潸然泪下——因为那双手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无论是从形状上还是从肤色上,都和你司空见惯的手截然不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蜗居深山的山民,住进了整齐宽敞的新房。但,他们的骨子里不失山民的本色。最近几天,我一次次走进太行,不止一次地站在太行山腰,远眺着被洪水吞没过的河床、山村,那一张张粗糙的笑脸和慈祥的微笑,就出现在眼前。 群山肃立,山村无语。我面对大山虔诚的跪拜下去,向着沉默的大山,向着故去的前辈,向着奋战一线、重建家园的山民,致以由衷的敬仰! 旧文一组,可点击查阅 面对面,邢台灾区影像记录 邢台灾区影像之二——为了让生活继续 邢台灾区影像之三:民间救援,“配角”的力量 村边的坑塘 邢云 命压人头当如何 邢云 肯借钱给你的人 人活着,到底在追求什么? 邢云群山肃立,山村无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zltx/7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柔丫纸尿裤是三无产品吗你不了解的柔丫黑幕
- 下一篇文章: 辛苦评定的职称,退休之后就没用了其实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