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签约作家第期支喜梅风
风花雪月的传奇 文/支喜梅 大理,一个有梦有诗的地方。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大理的印象是从电影《五朵金花》开始的。这些年去过很多地方,觉得天下城市大同小异,一样的车水马龙、一样的高楼大厦,就连卖的旅游商品都一样。而大理却让我刮目相看。大理市建在洱海的周边,依山傍水。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干净透明的海面宛若蓝天,宁静悠远。河水如玉,倒映苍山。点苍山的云变幻多姿,时而淡如青烟,时而浓似泼墨。大理,这座云南的风花雪月地,像是被水洗过似的开阔明亮。高原的早晨天亮得晚,朝阳还未跃上山尖,红霞已染红了苍山。大理石般的色纹顶上是耀眼的白雪线,两山之间的垭口漫出浓浓的雾浪,很是壮观。太阳出来了,公路两边一色粉墙黛瓦精致婉约的白族民居,明亮清爽,古韵悠悠。白墙黑瓦间雕画着青花瓷般的图案,仿佛是映衬,又仿佛是铺垫,人就像住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里。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意境,有一种抒情诗的感染力。当然,大理的著名标志“三塔”是必去的参观地。“三塔”是中国最大的佛都——崇圣寺的典型建筑物,也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的历史风韵。走出崇圣寺又前往蝴蝶泉。蝴蝶泉因反映白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扬名于世,这里不仅是一个景点,而且已成为人们心中美好爱情的明证。每到一个地方,我最感兴趣的是市井街巷里城市的味道、独特的小吃和建筑特色、民俗民风。因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的民俗,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是中国人最深刻的、关于传统的记忆。大理白族“三道茶”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白族家庭多爱饮烤茶,招待客人饮甜茶,在婚事和节日期间专饮“三道茶”。“三道茶”起源于唐代初期,如今已发展到极富内涵的茶文化,成为大理一道颇具民族风情的旅游风景线。洱海上的游轮船票包括白族三道茶的茶艺表演,分不同的场次,游客进大厅里欣赏品尝。第一道茶——苦茶。以大理特产的感通茶为原料,用特制的砂罐在炭火上焙烤到黄而不焦之时,冲入滚烫开水而成。喝上几口,香苦宜人,别有风味。第二道茶——甜茶。以大理特色小吃乳扇、核桃仁、红糖为佐料,冲入用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轻啜几口,味香甜而不腻。第三道茶——回味茶。以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佐料,冲入用“苍山雪绿”茶叶煎制的茶水,慢品满口生香。一饮一啜间,不止舌尖上的味道,更蕴含着人生先苦后甜的哲理。每道茶之间穿插三至五个歌舞节目,使我们既能品味三道茶之韵味,又能欣赏白族古乐歌舞,从中感受到白族人民敬畏道,敬畏天,敬爱每一个人的文脉依存。没有文化积淀的时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然而,当你沿着这一脉山水形成的风物有了更多了解的时候,你所见的,就是一部生动的有层次的博物志,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就能鲜活地呈现在你心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从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民俗文化中,我们看见的是一个筚路蓝缕的民族。由此我联想到有关民俗和传承的问题。文明终究流淌在一个民族的民俗上。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民俗文化是通过集体活动仪式、习惯、口传、技艺等形态传承下来的活态文化,具有感性和集体记忆的特征。民俗彰显的不只是一种仪式感,更是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不同个体的情感托寄。作为活态传承的集体精神形态,民俗有特殊的文化价值。今天,那些淳朴的民风民俗,虽然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但其承载着的记忆不会死去。民间还存在这样的文化生态。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一旦工业文明取代了农耕文明,传统文化大多就只能成为戏台上的道具。我们有很多好东西不该丢失的。找回原本属于我们的文化,结合时代特点去传承与创新,用新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传统文化,热爱它,从事它,才是延续它生命的最好方式。我们如何在普遍的文明和规则中,守护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年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就是一个学习的范本。沉醉于大理的如诗如画,风花雪月的传奇,渲染了我的清梦……审核:李晓普 制作:贾成来 作者简介主播简介投稿请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pzff/10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朴树干净如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