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童金南教授、宋虎跃博士,安徽省区调队原总工毕治国教授级高工,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吴维平教授级高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研究室主任黄建东博士等带领地质学研究生来丫山风景区专题调研科考喀斯特地貌中的三叠系和古生物化石,本次科研时间为其一周。

丫山风景区素有“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百科全书”之称,并在年获批国家地质公园。世界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专家组一行考察丫山地质公园后充分肯定了丫山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百科全书”,并多次在国际地质学界发起学术讨论。

米兰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随即多次来丫山展开地质科研、并发表诸多论文。

本次科研由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副主席,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童金南组织,并邀请安徽省区地调队原总工毕治国教授,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工吴维平教授,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研究室主任黄建东博士等国内著名地质专家联合科考。

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我国二叠系—三叠系岩溶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东地区出露最齐全的岩溶景观,包括石林、峰丛洼地、漏斗、溶洞、天坑、地下暗河、岩溶湖等具独特风格的岩溶地貌景观。公园内的二叠系—三叠系标准地层剖面、珠帘瀑、三叠瀑、地层古生物、火山擦痕等地质现象,集中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华南地区奇特岩溶景观带中的地质地貌及其演化过程,展现了自人类活动以来,在特定地学环境下淀积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价值。

(地质剖面)

丫山国家地质公园自年开发建设以来,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和精品项目建设,有效地利用了丫山地区得天独厚的牡丹文化、佛教文化、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将地质专项旅游与大众旅游相结合,精心打造出“名花似海、奇石如林”的旅游品牌,并充分展现了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

(地下暗河)

(地质剖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rybw/1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