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红尘三杯酒,酸辣苦咸一方糖
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这一拨人被夹杂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身不由己一路涌来 不知会去向何方不知该有怎样的信仰 苏晓白正是其中之一 1 年,苏晓白的童年。 夏日的正午,整个中国都在午睡。 小县城被白花花的阳光笼罩的严严实实,街上见不着几个人在走动。 知了不停歇的叫着,洒水车播放的还是《十五的月亮》,却也未能扰到人们的清梦。 晓白蹑手蹑脚出了门后,便一路撒开丫子,这是他一天中心情最好的刹那。 电影公司后面的荒芜水库,是他和小伙伴们的天堂。 翻开各种石块,下面有螃蟹、泥鳅、黄鳝…… 拨开岸边的水草,朝天并且有水的圆洞,是龙虾的藏匿之处;扁平且门口堆满淤泥的,是螃蟹的家。 那时候的小孩,不像现在养得这么精致,上学接送。 基本都是散养。 晓白有着难以忘怀的、快乐的童年。 2 年,苏晓白的少年。 每当放学的时候,西大街上回家的学生,熙熙攘攘。 满大街都是周华健的声音: 花的心藏在蕊中 空把花期都错过 你的心忘了季节 从不轻易让人懂 为何不牵我的手 …… 苏晓白骑着自行车,慢悠悠、慢悠悠的,不远不近的跟着,他心仪的女孩。 到了巷口,女孩和同学挥手告别。 晓白犹豫了一小下,狠踩了俩脚,到女孩面前一个急刹,掏出写好的信,红着脸递过去。 女孩一愣神,看是晓白,微微一笑,大方的接了过去。 晓白站姿踩着自行车,极快的逃离。 都没敢盯着女孩白皙细长的手指,多看一眼。 在那懵懂的年代,哪个钟情的少年,心中不曾有过一只纯洁的小鹿? 3 年,苏晓白的青年。 走在上海的街头,不自觉的步伐飞快。 总是觉得,再快一点,再多迈一步,就可以获得更多,就可以证明自己更多…… 晓白喜欢把皮夹子装得满满的,牛仔裤的屁兜,总是在外侧有着俩个洞眼,皮夹子磨得。 买单的时候,刻意艰难的掏出、打开,十分享受艳羡的目光。 以往走路,随随便便走上个俩公里;现在去个超市,不到一公里,都要开车。 上个三楼,都喘喘嘘嘘,但挺着个啤酒肚,还是觉得自己牛逼轰轰。 那时候的上海,天很蓝,云很白,路上的姑娘也是很可人的。 不过苏晓白的眼睛,越来越小,只看得到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虚胖的厉害。 4 年,苏晓白还是青年。 上海的梅雨季节,长达一个月都是阴雨绵绵、少见阳光,让人很难心情开朗。 楼下小酒馆,墙角的阴影,总是让人生疑,好似从未清洁干净的油垢。 和着阴郁的天气,让人心里更是觉得,堵着一团脏兮兮的棉花。 一杯两杯三四杯,五杯六杯七八杯。 后天要发工资了,没钱,求醉。 抱着必成的心态,创业初期信心爆棚。 老话说的在理:飘得越高,摔得越惨。 前后近俩年,最终,关门大吉。 把光鲜亮丽,穿戴在你身上;扭脸又给撕得干干净净,这回连底裤都不留。 成长的代价是晦涩的,惨痛的。 小雨淅淅沥沥,空气中飘荡着发霉的气味。 5 年,苏晓白25岁。 不知是从去年还是前年起,晓白总是笑称自己年年25岁。 是不是多少受了他偶像——谭校长——的影响。 从上海到云南的这几年,晓白重新学会了抬头看天。 在洱海边。 在哈巴雪山上。 在泸沽湖畔。 在香格里拉。 在罗平的油菜花海中。 在东川的红土地。 天很蓝,云很白,男孩女孩们的笑声很清脆。 从小地方到大都市,从少年到成年。 心中的空间,慢慢充斥起“骄傲”和“虚荣”;而“纯粹”和“真实”,被一点点驱离殆尽。 在其中时,觉不出自个儿的模样;真真剥离后,回过头来看,才懂得羞愧,想要找回真实的自己。 晓白很幸运,能有纯粹、干净地审视自己的机会。 懂得感恩,懂得平视,也懂得分享。 在云南,这样良辰美景之下,不想把自己仅仅过成一个过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szhj/3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云南省茶山全记录
- 下一篇文章: 十几年的烟肺终于有救了一杯橘红茶,清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