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

很多高明人都离开家乡走进城市或者在城市出生

你对家乡历史知多少呢?

高明论坛将分期推出高明乡村历史

并推出各镇街乡村的交友便民群

欢迎各位加入!

注:以下资料来源于《高明县地名志》(年出版)

蕨村

在高明镇西南20公里,东北距杨梅圩7.5公里,属杨梅镇。有18户,95人。建村时,村后岗满长蕨菜,故名蕨村。后“蕨”与“决”近音,又叫决村。聚落沿山麓西北走向呈点状,村舍多为泥砖瓦木结构。耕地亩,鱼塘5亩,山塘2亩,林地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有松、杉等。清乾隆四十五年(年),杜姓从人和清泰迁此建村。清同治十三年(年),符姓从鹤山县新湾迁此。-年,劳姓从鹤山县古劳,麦、徐2姓从云浮县,温姓从杨梅吉岭迁此定居。坐各—东陂公路经此。

旱塘

在高明镇西南20公里,东北距杨梅圩7公里,属杨梅镇。有17户,89人。在村后岗有口塘,常年无水,故名。聚落沿山西北麓西南走向呈带状,建筑多为泥砖瓦木结构。耕地亩,鱼塘3亩,山塘4亩,林地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有松、竹等。清同治年间(-),李姓从新兴县迁来,接着,邓姓从杨梅公田,黎姓从西安河村迁此。年,谭姓从杨梅豆坑迁来。年,陈姓从云浮县迁来。大坑—更楼公路经此。

松坪

原名松咀。在高明镇西南19.5公里,东偏北距杨梅圩7公里,属杨梅镇有15户,63人。因后山形如张嘴吐舌的龙,村建于龙嘴的位置上,“松”与“龙”谐音,故名松咀。因与上巷松咀同名,年改今名。聚落沿公路西南走向呈点状,村舍多为泥砖瓦木结构。耕地亩,鱼塘12亩,林地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林地种有松、杉等。清光绪年间(-),邓姓从杨梅公田,黄姓从鹤山县金岗迁此定居。清宣统年间(-),曹姓从信宜县迁来。有农村道路通坐各—东陂公路。

洞口

在高明镇西南23公里,东北距杨梅圩1.0公里,属杨梅镇。有25户,98人。村址在山坑的出处,故名。聚落沿山麓西南走向呈混合状,建筑多为泥砖瓦木结构。耕地亩,林地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有松、杉等。现村中有5姓。清光绪年间(-),李姓从杨梅茶山迁此。张、宋、罗、黄等4姓原居杨梅石九村的荒塘坑,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于年迁此定居。有农村道路通大坑—更楼公路。

东坡

在高明镇西南22公里,东北距杨梅圩8.5公里,属杨梅镇。有17户,98人。村座落田螺岗,岗形似田螺,螺嘴朝天,村民迷信风水,认为田螺嘴朝天是找水喝,无水田螺难活,便在村东筑陂蓄水,因取村名“东陂”。聚落沿山麓南北走向呈点状,村舍多为泥砖瓦木结构。耕地亩,鱼塘3亩,林地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山桔、柑、橙、荔枝,林地种有松、杉等。清咸丰二年(年),云浮县卢姓从沉蓬,汤姓从大岗脚迁此建村;接着,黄姓从白田,叶姓从大围迁来,年,冯姓从东村迁来。大坑—更楼公路和坐各—东陂公路经此。

新和

在高明镇西南20.5公里,东偏北距杨梅圩8公里,属杨梅镇。有14户,72人。原名新村,因东邻旧村(今蕨村)得名。该名不符合国家《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年改今名。清道光年间(-),温姓从鹤山五福迁此,清同治年间(-),刘姓从云浮县罗平氹莲迁此,年,张、陈2姓从云浮朝阳、叶姓从镇安迁此,年胡姓从郁南连滩迁此。聚落座西向东呈点状分布,村舍多为砖瓦木石结构平房。耕地亩,鱼塘5亩,林地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西瓜、木薯。坐各—东陂公路经此。

江头坪

又名岗头坪。在高明镇西南17公里,北距杨梅圩4.5公里,属杨梅镇。有12户,64人。村处岗头坪,故名。“岗”、“江”,同音,后写成今名。元延祐年间(-),罗姓从三洲孔堂迁此,清道光年间(-),张姓从公田迁入,年,陈姓从罗定县太平镇来此做打石工定居。聚落沿天罗堂山东南麓呈块状分布,村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耕地77亩,鱼塘8亩,林地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木薯。有农村道路通杨梅—宅梧公路。

蕨村、旱塘、松坪、洞口、东陂、新和、江头坪

或杨和各村的朋友可以加杨和微帮手

拉你入乡村交友便民群

↓↓↓

你想了解你们村的乡村历史吗?

我们将每天推出高明各条村的历史

敬请期待!

如果你对你们村的历史有所了解,

或者有你们村的图片,

可以长按识别以上







































白癜风全国十佳医院
白癜风如何确诊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zltx/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