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根草Lysimachiafortu
编者按红根草(LysimachiafortuneiMaxim.),常用文献名大田基黄、星宿菜,潮汕名红脚蓝,为报春花科(Primulaceae)珍珠菜属(LysimachiaL.)植物。本品始载于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红根草之名,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黄埔鼠尾(SalviaprionitisHance)中药名相同,二者不是同一种植物。红丝毛根(《植物名实图考》),假辣蓼、泥鳅菜(《广州植物志》),星宿菜(《福建民间草药》),红气根、红七草、金鸡脚、百煎草、娃霓草(《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黄鳅草、红头绳、血丝草(《江西民间草药》),红灯心(《浙江中药资源名录》),红筋仔(《闽东本草》),麻雀利(《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手册》),珍珠菜、红筋草、地木回、拔血红、红香子、红梗草、田岸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定经草、水柯、红根仔、矮荷子(《福建中草药》),矮桃草、散血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杆草、红根排草(《浙江药用植物志》)。 《中华本草》:“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茎横走,紫红色。茎直立,高30-70cm,圆柱形,有黑色腺点,基部紫红色,通常不分枝,嫩梢和花序轴具褐色腺体。叶互生;近于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4-11cm,宽1-2.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有黑色腺点,于后成粒状突起。总状花序顶生,细瘦,长10-20cm;苞片披针形,长2-3mm;花梗与苞片近等长或稍短;花萼长约1.5mm,5分裂近达基部,裂片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周边膜质,有腺状缘毛,背面有黑色腺点;花冠白色,长约3mm,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5mm,裂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圆钝,有黑色腺点;雄蕊5个,比花冠短,花丝贴生于花冠裂片的下部,分离部分长约1mm;花药卵圆形,长约0.5mm;子房上位,卵圆形,1室,花柱粗短,长约1mm。蒴果球形,直径2-2.5mm,褐色。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生于沟边、田边等低湿处。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各地。”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卷十三):“褐茎高尺余,就茎生枝。叶如薄荷叶,淡青无齿。枝端开花成穗,细如粟米,青白色,长三四寸,袅袅下垂。” 苦、涩,凉。 清热利湿,凉血活血,解毒消肿。主黄疸,泻痢,目赤,吐血,血淋,白带,崩漏,痛经,闭经,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流火,瘰疬,跌打,蛇虫咬伤。 验方红根草三十克、三叉苦三十克、崩大碗二十克熬服。 红根草五十克、蒲公英三十克隔水炖,加三滴米酒,汤内服,渣外敷。 红根草三十克、猫须草二十克、金钱草二十克熬服。 红根草三十克、溪黄草二十克、刺三加三十克熬服。 红根草三十克、盐肤木根二十克、钩藤根三十克、千斤拔三十克熬服。 鲜红根草五十克、鲜叶下珠三十克捣烂,汁吞服,渣外敷。 红根草捣烂加红糖外敷。 刘济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pzff/10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粽里寻Ta千百度,蓦然回首,味道尽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