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传统文化卫护人类健康

做人参事业的无悔守望者

——记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益胜

作者:小玲

说起人参,他可以讲上几天几夜。

因为对人参的热爱与痴迷,他如今算得上半个研究人参文化的专家。

也许是缘分,他的名字里有“益胜”两个字,而他也恰恰把“一生”献给了人参产业的发展,成为躬耕传统文化、卫护人类健康的守望者。

有人对他的评价是,睿智超前,但也相当的执着,甚至是执拗!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他朝着“扎根传统文化,依靠现代科技,打造完整的人参产业链”的目标一往无前,直至年近七旬依然为了梦想而奋斗着。

“我此生最自豪的一件事,是我们通过十数载的努力,首开先河进行了非林地人参种植技术革命,保住了大片的绿色,给后代子孙留下了绿水青山。”

“人参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瑰宝,打造人参全产业链,守护百姓健康,是我们几代人要做的事。”

“人不能急功近利。我们要做的是事业,不是生意,所以我绝对不做房地产,做实业就要脚踏实地。”

这些是他的肺腑之言。

他叫张益胜,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疾病谱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各种慢性病高发,且患病人数不断攀升。“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在大补元气、延年益寿、预防未病方面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国宝级中药——人参,其药用和食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参产品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一大消费热点,人参产业成为了关系国民健康的民生产业。

早在数年前,张益胜就具有前瞻性地把“传承中华文明,服务人类健康”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把“扎根传统文化,依靠现代科技,打造完整的人参产业链”作为企业的发展方针,将人参产业当成了毕生追求的事业。

年12月15日,记者来到集安,走进集安益盛汉参产业园,采访张益胜,探访在这片神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拓荒破篱笃行致远

他要用小人参做出大文章

年出生于辽宁省桓仁县桦树甸子乡的张益胜,与生俱来对东北这片沃土有着深厚的感情。老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这三宝中,人参当之无愧排首位。从小就听过诸多关于人参传说的张益胜,对这种神奇的植物充满了向往。

上世纪七十年代,张益胜来到盛产优质人参的集安工作、生活,自此开启了与人参的一段缘,这份缘改变了他的人生。

年,张益胜顶着巨大的压力走上集安制药厂厂长的位置。上任时企业已经举步维艰,产品滞销,职工连续8个月未开支。职工们对企业的未来看不到光亮。

原来的企业领导干部和员工一直沉醉在计划经济中,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变得无所适从,思维和创新力被严重束缚,仿佛困兽,虽然想突破牢笼但不得其法。企业还有没有救了?前途在哪里?到底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如何突破束缚企业发展的瓶颈……诸多疑问堵在全厂干部职工心中,他们把期盼的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头人张益胜。

不知经历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张益胜认真思考着破局之法。

集安的气候、温度、土壤非常适合人参的种植,集安市有文字记载的人参采掘历史有多年,人工种植人参也有近年的历史,是名符其实的“人参之乡”。张益胜把目光瞄准了这个宝贝疙瘩。

张益胜跑遍国内外了解人参市场,他发现人参产品良莠不齐,产自中国长白山的人参出口至他国,包装后被冠以外国品牌,这令他痛心不已。中国作为人参全球最重要的产区,占据全球人参产业70%~80%的产量,但总产值却不到全世界4%,因中国人参产业深化发展起步较晚,便形成了“高产量,低产值”的囧态。

张益胜发誓要把人参品牌做成中国的一流品牌、世界的一流品牌。

有人说张益胜的口气可真大,但他自有他的底气。这底气源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来自于中国东北是世界上最好的优质人参产地,来自于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张益胜豪气万丈,他要带领全体职工摆脱藩篱束缚,在人参产业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做出一番大事业。

年集安制药有限公司依法进行股份制改造,年变更为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年,张益胜为益盛药业定下了“扎根传统文化,依靠现代科技,打造完整的人参产业链”的发展方针。

扎根传统文化,喊得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张益胜聘请专家学者、组织精兵强将,对中华人参传统文化发展史进行了细致的钩沉。他们认真梳理从汉代到清代的各类典籍,溯源人参历史,迄今已经整理出20多万字的珍贵资料。

性温生处喜偏寒,

一穗垂如天竺丹。

五叶三桠云吉拥,

玉茎朱实露甘漙。

这首清代诗描述的就是人参。

人参吸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被称为“百草之王”。

中国是发现和使用人参最早的国家,人参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人参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的极品。《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君”药之一。

在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张益胜为人参文化的魅力折服,他慨叹,“人参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瑰宝”。他更加坚定了复兴人参文化,一生为发展人参产业而奋斗的决心。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将企业生产的人参产品命名为“汉参”系列。

为实现战略目标,公司构建起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人类健康”为企业宗旨;以“敬业、团队、创新”为企业精神;以“关爱众生、诚信笃实、以人为本、创新为先”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体系。文化为企业注入灵魂,益盛人的思想高度统一,企业步入破茧蝶变的快车道。

使命在肩唯有实干

他率领研发团队探索非林地种植人参技术革命

二十一世纪初,张益胜开展非林地种植人参技术革命,可谓在全国开创了先河。

彼时益盛药业发展稳健,员工收入也在逐年增长,对比前些年的濒临破产、人心浮动,如今的益盛人对未来充满憧憬。不过,当张益胜把准备开展非林地种植人参技术攻关的想法甫一抛出时,大家都给震蒙了。

非林地种植人参,这是什么概念?

这里就要讲一下人参生长的特性。

为何人参被誉为仙草、百草之王,因为人参的精华都是来自沃土中的养分。人参生长对土地的要求非常高:土地要肥沃,土层要深厚,富含腐植质,以疏松而肥沃的砂质土为佳,且排水要良好。这类土地一般属于森林土地。种植过人参的土地,在20~30年内都无法再种参了,因为大量的养分都被人参吸收了。这就导致传统的种参方法,须不断砍伐森林树木开垦土地种植人参,使得原本郁郁葱葱的青山林,成为废弃的荒地,生态遭到破坏。

提起这些,张益胜就心痛,他细数传统人参种植方式的弊端。“毁林种参破坏了生态,造成了水土的流失;种参的土地濒临枯竭;由于农民种参没有科学的意识,造成部分人参重金属超标。”触目惊心的现实让他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追求经济效益绝对不能以破坏生态文明、损害百姓健康为代价,如果今天为了追求效益毁坏绿水青山,就是子孙后代的罪人。

张益胜下决心要实施非林地人参种植的尝试,为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这个决定在企业上下引发了不小的思想震荡。人们普遍怀有疑虑,摈弃传统的人参种植方式,在平地上真的能种出人参吗?这种开先河式的探索没有任何成熟经验可循,会走很多弯路吧?企业先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这个项目会不会成为企业未来的吞金兽,把企业拖垮了怎么办?

虽然众说纷纭,但张益胜一旦认准目标,必然勇往直前。

通往成功的路真是九曲十八弯。

年,张益胜请来一流的研发团队,他自己也亲率一批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扎进了地埂田间。要培育出最好的人参种子和营养成分最佳的人参,就必须通过人工模仿营造出最适合人参生长的环境,不但要保证土地肥力充足,还要解决人参农残和重金属问题……张益胜和他的团队把人参当成了孩子一般呵护着,小小婴孩儿成长发育的每一步,他们都做到了极致的细心与耐心。

仅仅是挑选试验田,就几乎把团队成员累掉半条命。为了杜绝人参在生长期摄入重金属超标,他们初步选定试验田后,还要以此为中心对周边十公里的地域进行二次踏查,如果此地域存在污染源,比如有化工厂,那么此试验田作废,地址重新选择。

人参宝宝非常娇气,对土质要求非常高,如果土地肥力不够,人参就会营养不良。如何给土地补充肥力又保证人参的生态品质?这是需要攻克的难点。

怎样在平地科学地营造出适合人参生长的环境?春夏和秋冬,土壤的温度与湿度该如何控制调整?艳阳高照与风雨雷电天气,如何把对人参成长的不利因素降到最小?人参成长到第几年,有效营养成分才能达到峰值……这些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来验证,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测和记录。

人参种植基地与企业相距几十里,中间有10公里的盘山道,遇到雨雪天,行路的危险系数飙升。但这阻挡不了研发人员的脚步,因为张益胜带头冲锋。后来,研发团队索性住在了基地,天天守着这些娇气的人参宝宝,他们不舍得回家啊,生怕一错眼珠这些宝贝有个闪失。

种植基地建起了气象观测点,气象点每隔两个小时就会发布天气预报,研究人员会把不同气象条件下,人参生长的各项数据准确记录下来。

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下笨功夫一点一点地完成的;所有的经验也是在一天一天的煎熬中积累的。

失败,失败,一次次的失败……

成功的背后布满荆棘。

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王斌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感慨良多,“质疑的声音从来没有断过。不少人认为没有必要再把大量资金投入这个窟窿了……但董事长从来没有动摇过。他说,我们做的这个事,对社会有贡献,对人类有贡献,即便失败的可能大于成功的几率,也要做下去。这个攻关项目不但不能停,还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现在回头来看,他当年的决策和坚持多么难能可贵。”

年,当第一批“益盛汉参”喜获丰收时,益盛人沸腾了。

那个参香飘荡的季节,张益胜欣慰地笑了。有人开玩笑地说,董事长过去那么儒雅帅气,这些年天天蹲在大地里,风吹雨淋的,人参娃娃越长越茁壮,董事长却晒得黑黢黢,越来越像农民了。

益盛药业的人参品种——汉参一号,在研发、创新和种参过程中,一套完整的种植技术体系形成,企业获得了20项专利和有机认证。

益盛汉参非林地人参种植基地,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GAP认证的非林地人参种植基地。益盛汉参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标准,农残和重金属含量低于国际标准限度,益盛汉参的内在品质具有可靠的稳定性与一致性。益盛汉参种植基地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获得非林地人参种植有机认证的基地,并被农业委员会认定为“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

益盛人用来种参的土地,在下种的前一年里,要深翻20多次。而每翻一次,就要给土壤注入一次“营养”,这个“营养”来自益盛自己生产的一种有机肥,填补了我国没有人参专用有机肥的空白。

非林地人参种植,是张益胜带领团队探索十余年实现的成果,解决了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不占一分山林,不毁一棵林树,却能大规模、高品质、持续地发展人参种植产业。这被称作是我国人参产业的一场革命。 

益盛非林地人参种植产业已经不仅仅是一场人参种植方式的变革,它担当着中华民族产业走入生态可持续发展轨道的示范重任,是对自然的感恩,对子孙的负责,对生命的尊重。

集智聚力开创新局

他们开发出人参产品的种玩法

地灵物产资阴骘,

功著医经注大端。

善补补人常受误,

名言子产悟宽难。

这首清代咏人参的诗,赞美人参产于钟灵毓秀之地,是进补之上品,亦慨叹由于人参在被人们用来滋补时常常被误用,导致世人对人参的食用存在诸多的误解。

现实也是如此,国人对人参的认知普遍是“人参是大补之物,是用来吊命的”“吃人参容易上火流鼻血”“人参是药,阳气旺的人不能吃”。生活中,人们食用人参的方式基本就是煲汤、泡水喝、泡酒,但因为不清楚日服人参多少才不会过量,所以绝大多数人虽知道人参是好东西但却不敢轻易食用。

“人参是什么东西?在人参提取物里一共有13类有效成分,被世界临床专家、医学专家、药学专家共同认可的是人参的总皂苷。总皂苷可以用不同的物理方法转化成不同的单体总皂苷,经过检测已经发现多种单体皂苷,人参每个部位的皂苷都不一样。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人参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对人参临床定位说得非常清楚,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张益胜给记者一一道来。

《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而人参的功效不仅是治病,更重要的一点它可以防病。

“现代人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最需要的就是防病。虽然人参浑身都是宝,但因为人们对人参的功效理解度不够,加上人参的食用方式极为不便,导致这个宝贝被很多人拒之门外。真的太可惜了……”

张益胜要做的,就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研制出方便携带和食用、适合各类人群的人参产品,告诉老百姓怎么吃人参,让老百姓放心地吃人参,让国人真正地接受并爱上百草之王人参。

为了开发出人参产品的种玩法,张益胜斥巨资请来一流的研发团队,购置一流的加工设备,采用一流的加工工艺流程,以一流的严谨态度,陆续开发出振源胶囊、心悦胶囊、红参膏、红参粉、红参精提浓缩液,瓶装饮品、袋装饮品,片剂、粉剂、固体饮料,仅人参食品类就多达85个品种。

“古籍记载,人参可开心益智。服用人参产品有抗抑郁的作用”“人参能促进毛细血管细胞的再生,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服用人参产品可以有效地提高白细胞”“人参产品在美容方面有着神奇的效果。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洗参的女工虽然双手长时间浸泡在低温水中,皮肤却并没有变得皲裂,反而非常细腻,这激发了我们开发人参化妆品的想法”……随着益盛汉参(吉林)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曲建军的介绍,记者对人参产品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

参观益盛汉参产业园时,记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益盛人身上散发的那股朝气。益盛人的自豪感总是在不经意间感染你。

他们的自豪源于企业数年不懈的研发取得的丰硕成果。公司设立药物研究所和技术开发协作中心,与国内2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协作关系,形成了由国内知名学者、专家为技术带头人的科技创新体系。公司生产的11种剂型、个品种、个批准文号的产品中,6个品种为独家生产品种;1个品种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1个品种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17个品种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6年根人参”这个名词数次被益盛人提起。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益盛人通过多年的科学论证,种植6年的园参主要活性成分人参总皂苷及16种人参单体皂苷的含量最高,年头再高含量会逐渐降低,因此益盛药业所有的产品原料都是独家生产的6年根人参。人参每个部位都有有效成分,从人参根到人参茎叶、人参花、人参果,益盛药业都开发出了国药准字号产品,成为医药行业内,首家实现人参全株开发的企业。

行远自迩踔厉奋发

脚踏实地做实业,熬白了头也无悔

年3月,益盛药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

这一天,张益胜泪湿衣襟。

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制药小厂厂长到打造出完整的人参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张益胜在这个过程中到底经历了多少艰难坎坷,他不愿意多说,但星霜荏苒间鬓边增多的白色似乎已默默给出了答案。

在企业核心文化的浸润下,如今的益盛药业从单纯的制药企业,成长为贯穿人参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集团,完成了由益盛汉参种植、益盛汉参产业园、益盛药业、益盛永泰蜂业、益盛汉参化妆品、益盛彩印包装六大板块构成的产业布局,形成了医药、化妆品、食品保健品三大事业格局。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通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中国人参十大品牌、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品牌、上市公司民族品牌TOP20;医院协会授予“公益事业特殊贡献奖”;并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至今,益盛药业已累计投资3亿元,非林地种植了1.2万亩人参。近年来,随着人参种植面积的扩大,受惠的农户也逐年增多。

在很多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众多国人把轻轻松松就能挣到快钱的投机者当成人生赢家的当下,张益胜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执着。

“根据我们的战略定位,我们上市后用超募的资金进行实业布局。我坚信中国未来实体经济是根本!”张益胜表示。

都说做实业太苦太难,但张益胜却要坚定无悔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汉参一号培育成功后,要继续研发汉参二号、三号,让中国的人参品牌成为世界一流的品牌,让中国的人参不再卖出大萝卜的价格,让人参真正担当起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张益胜的勇气来自于信仰与梦想。“我们绝对不能急功近利。我们这一代人,哪怕熬白了头,也要坚持下去。这是造福人类健康的大事业。”

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规划纲要》。

年,党中央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大健康时代,人参产业迎来大机遇。

益盛人正昂首于新时代改革大潮,奋楫争先、踏浪前行。

年9月26日,张益胜当选为吉林省中医药健康产业协会第二届会长。

年10月,他被评为年度吉林省企业“创新达人”。

年12月15日,益盛汉参(吉林)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初心如磐的益盛人将通过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把益盛汉参品牌推介给国人,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

这些年张益胜获得的荣誉很多,其中“吉商突出贡献人物”奖的颁奖词是对他的一次完美注解——

传承中华文明,服务人类健康,共同的理念塑造共同的理想。树立标杆意识,引领前行方向,超前的思想闪耀智慧的光芒。盘活资本,合理运用市场经济壮大自己的能量。完善产业链,大破大立冲破被传统束缚的思想。从无到有,每一次突破都是一次质变,从小到大,每一次飞跃都是一次成长,无惧艰难险阻,笑看沧海桑田,共振智慧人生,点亮民族希望。

记者手记:

采访过程中,益盛人说过的很多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做产业不容易,做人参这样有生命的产业更难。人参是全人类的财富,我们时刻以一颗虔诚之心、敬畏之心,钟爱守护着它。”

“要做成一件事,要真正地掌握核心技术,就得持之以恒地去坚持,投机取巧行不通……德国刀具全球闻名,那是数代人的心血结晶。哪怕需要几代人去完成使命,我们也会做下去……”

“让人参的价值回归,让人参重新走进国人的日常生活,这个努力的过程,也是我们自身修炼、自我完善的过程。”

……

人生最酷的是什么?

为了梦想和信念,专注一件事,砍掉多余的野心,精益求精,将这件事情做到极致。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

来源:今天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yakua.com/sykpzff/11031.html